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思考】关于普通干线公路桥梁、涵洞养护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25 10:05:50浏览:3540
  (联络员:河南新乡封丘公路局 刘玉国)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干线公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为凸显。桥梁、涵洞作为公路基础设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位,正接受着日益加剧的交通流量甚至是频繁的大型超载车辆通行的挑战和考验。在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的今天,平安交通作为基础,其桥梁、涵洞的管理和养护就更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一、目前普通干线公路桥梁、涵洞养护管理中的问题
       1、建成使用中的桥梁、涵洞与现有车辆通行需求间矛盾问题。目前,普通干线公路中正在使用的桥梁和涵洞,大多是90年代前和90年代至十一五期间建成的。这两个阶段建设的桥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桥涵基础埋植深度不够、防护工程不配套及桥窄路宽等先天性缺陷暂且不说,就其桥梁设计荷载而言都在汽车—15级和汽车—20级之间,车辆通行限载均在20T以内。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特大型工业设备运输、集装箱运输、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运煤、砂、石料、钢材等超重、超载车辆的迅猛增加频繁出现,对现有桥梁、涵洞的安全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些按旧标准计算荷载设计建造的桥梁、使用中雪上加霜,桥梁养护工作无疑更加困难和严峻。2011年至今短短5年多的时间内,笔者所在单位管养的55座桥梁和262道涵洞中,就分别在省道S219永定线出现危涵3道62延米,四类中桥1座长50延米;S213吴黄线危桥1座长24米;S227西曹线危涵2道37.85延米,危桥3座长51.4延米;由于桥窄路宽导致桥栏扶手碰坏6座118延米。这对于一个县级公路管理养护部门来说,无论是在专业养护技术上,还是在养护资金的筹措和合理调配上,都是一次严肃而严峻的考验。

       2、与文明同步与时代同行的养护理念和队伍素质建设问题。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桥梁、涵洞养护管理,我省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多次对市、县两级公路管理和养护部门进行了桥梁工程师培训、考核、职责认定及制度宣贯等工作,进一步严格了桥涵检查频率和建档制度。但在基层养护工作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养护力度不足、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基层桥梁养护管理的骨干型人员缺乏且素质偏低,桥梁养护专业化程度欠佳。由于很多情况下基层养护单位的业务过于繁杂,人员工种过于混乱,使得桥梁养护管理人员无法实现专业化品质服务,这与我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体制尚未完善,未与时代发展相并轨有着很大的关系。据了解,我市目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中,具有中级以上任职资格、能够全面掌握桥涵养护管理和养护技术的人员约在3%左右,养护道班具有初级任职资格的人员都屈指可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桥梁养护专业化水平。二是及时性养护意识薄弱,对养护质量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养护单位形成的只注重路基路面养护,桥梁、涵洞一般不会出现问题的错误理念和思维影响,等资金,靠中修、大修观念的存在,导致了桥梁、涵洞养护管理措施不及时不到位。伸缩缝损坏、桥头跳车、桥栏杆残缺不齐,桥梁构件损坏不及时维修等现象时常出现,使得桥梁、涵洞老化的速度加快,造成了养护难度和养护投入的加大,不仅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也缩短了桥涵使用寿命。平时的养护生产中如对桥头跳车、伸缩缝损坏、混凝土剥落、露筋腐蚀、横向联系薄弱、支座丢失破裂等桥梁自身出现的问题,不能高度重视,及时地养护维修,就会埋下安全通行祸根,甚至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三是基层桥梁养护管理者尚未达到与时俱进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桥梁养护管理是专业化、规范化、细致化特别是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养护管理实际操作人员的业务理论、实践经验特别是敬业精神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作质量的优劣。目前,就县级养护单位和养护道班而言,无论是专职桥梁工程师还是养护专业技术人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或是理论不够清晰,或是实践能力不足。有些养护管理人员只是临时凑数而已,没有真正接受过严格的养护专业训练和培训工作,这也是目前摆在我们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中最为普遍的现实和困难。

二、加强和改进桥梁、涵洞养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1、健全体制,转变方式,盘活机制,明确职责,和谐发展。针对现代运输对公路桥涵的使用压力,面临时代的挑战和考验,各级公路管理养护部门要沉着冷静,及时转变方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理念,按照精细化及时性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现行养护体制本着“科学、创新、高效、适用”的思路进行严密的梳理和完善,突出主要目标,突出精细化,突出简洁性,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按照“预防性、及时性、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对桥梁、涵洞养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桥梁养护技术工作在严格执行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的同时,对任职人员,要严格按部颁《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的要求,对其资历、履责情况、培训情况、特别是敬业精神等要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同时注重后备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对履历不符、履职不清或未及时对理论和实践经验“充电”、无敬业精神人员,应及时的帮助教育或任免更换。在具体的养护管理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实行“链条式”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建立起全局良性互动、职能协作的精细管理机制,按照责、权、利、效一致的原则,把桥梁、涵洞养护目标、养护责任、责任追究三项内容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单位、每个人,形成目标逐级细化、责任层层深化、责任追究逐级明朗化的良好格局。让全员真正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2、提高认识,下大力,花真功,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才能。桥梁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复杂的建筑物,这就要求在养护管理上要有一批理论高、业务精、爱岗敬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同时还要有一个懂技术、善思索、肯钻研、耐吃苦的施工队伍。因此,各级公路管理部门要增强发展中的危机感、时间的紧迫感、工作的责任感,下大力气、花真功夫,要不失时机的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或引进一批可塑人才,不惜代价地进行重点培养重点培训。抓住一切时机对一线职工进行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并形成制度。积极地定时、定质、定量的开展全员”技能练兵比武”活动。要善于“把专家请进来讲课,把骨干送出去学习”;争时间抢时间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尽快的使大批骨干人员不仅明确桥梁结构,而且对桥梁的施工状况及设计原理都能够准确掌握。真正做到随时了解掌握管养桥涵的运行状况,确保及时发现、并能及时采取措施对桥涵出现的问题进行保养、维修、加固等;确保桥梁工程师的部署落到实处,彻底解决桥涵管护中人的问题。

       3、合理运筹,科学安排,确保养护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针对目前桥涵的使用情况,要在依法严格控制车辆超载行为的同时,着力提高桥涵养护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这不仅仅是公路桥涵频繁“疲劳”承载快速老化增加的保养、维修加固所用,同时也是先进检测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引用以及人员素质提高所需。桥涵有些质量问题是无法用肉眼来判断的,必须借助精密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来实现评估。在桥涵精细化管理上,我们要依托现代化信息手段,精于计划调控,实现养护质量“零缺陷”。养护人员上路时除了携带常用养护工具外,还必须自备“非常武器”,如镰刀、钢筋钩、甚至抹布。镰刀用于清除绿化的附着物及削平杂草,钢筋钩用于清理桥涵伸缩缝的嵌入物,抹布用于清洗标志物表面的污染等。夏季做好桥面降温,冬季防雪除冰等,这些无形中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在实行桥梁经费单列的同时,调整拨付方式,提高职工待遇,适度加大资金投入已势在必行。

上一篇:【思考】普通干线公路主动性养护贵在坚持贵在实干
下一篇:祝贺振动拌和技术获批国家级行业工法

返回列表

客服
热线

400-069-0399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返回
顶部